您现在的位置是:中国机床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阅读


行业资讯
企业新闻
国际消息
科技新闻
   






   
    想让更多的客户认识您的公司,知道您的产品,了解您的技术吗?中国机床网企业将免费为您发布贵公司新产品,新技术,新动态,现在就行动,在中国机床网一展您企业的风彩!

       请进 >>
   

严把质量关,铸就品牌魂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13日
 
   
  质量是品牌的重中之重

  9月是2006年的全国质量月,“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成为了众多企业开展质量月活动的口号。

  对一个企业来说,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而质量则是企业的生命,是品牌打造的基础,只有把产品的质量搞上去了,才有可能创造名牌,并使品牌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缝纫机的产品质量,包括了众多方面,除了其产品的技术参数、技术性能等内机质量外,还涉及烘漆、电镀、饰花等外观装饰质量。这让人禁不住感叹缝制机械的品牌建设是如此不易,因为必须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环节的质量把关上,真可谓“细节决定成败”。

  曾经长期低迷的国内工业用缝纫机市场,近些年来开始复苏,目前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上海、天津、西安、浙江四大缝纫机生产基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缝制机械行业面临着国内外同台竞技的激烈竞争,世界著名的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如“重机”、“兄弟”、“飞马”、“百福”等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在暗流汹涌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面前,我国的缝制机械企业认识到,只有狠抓质量、把牢质量关,才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通宇缝纫机2006年度营销大会上,通宇集团董事长陈晓青曾指出:通宇2006年要大力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以市场为载体,在自主创新和品质提升上做文章,力促企业快速发展。为做好“质量效益年”32作,通宇公司还特别成立了以技术部、品保部、生产部主要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改小组,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要让国产缝纫机的质量超越国外”的观念,同样深深触动着杰克总裁阮积祥。从去年11月底开始,在他的倡导下,杰克集团投入重金在国内数十家报纸、杂志、电视投放立体广告,发起了“金点子”活动,大规模地在服装厂、缝纫机设备厂家,以及缝纫设备上下游企业征集提升缝纫机质量的建议和创意。杰克集团决定从自身做起,想尽一切方法来提升国产缝纫机质量。

  品牌与质量是相互依存的,有质量才有品牌,而名牌的创立、保护和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和好评。没有一流的质量,就不可能赢得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不可能获得利润。

  提升“含金量”赢取市场通行证

  当前,国外品牌大举抢滩国内市场,缝制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市场竞争趋势愈演愈烈。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使用的都是国外品牌的缝制设备,尤其是高端缝制设备更加普遍。

  对此,8月底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届一次理事会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指出,要把行业工作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着力新品开发上来,以此推动行业增长方式的不断优化。换言之,就是要在自主创新和品质提升上做文章。要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端产品,使产品更加电子化、数字化、高速化、无油化;通过工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近年来,我国的缝制设备企业已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广大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加大了新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科研投入大大增加,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5年,由飞跃集团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智能化缝制设备创新开发平台已正式启动。同年,全省确定了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机械行业的36项联合攻关项目,飞跃就承担了其中2项。现在飞跃拥有的五十大系列五百多个品种的产品中,多个产品被列为国债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取得了五百多项专利和一系列国际认证。

  作为缝制机械行业名牌企业的中捷公司,也十分注重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几年来,企业已先后投入近两亿元用于研发和技改,开发了十四大系列二百六十多个品种的工业缝纫机,并逐步发展成套设备。其中拥有知识产权二十多项,获得国家专利三十多项。2001年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研发中心,2004年再次被认定为省级重点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虽然我们行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整个行业而言,创新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国内缝制设备行业一半以上的产品还是传统的加工设备,自控技术、传感技术、激光技术等高新技术嫁接面小,嫁接成功率低。企业的产品开发仍处于样机测绘阶段,以模仿创新为主。由于研发创新能力薄弱,研发领域狭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所以面临着产品开发缺乏高度和前瞻性的尴尬处境。

  其次,当前世界缝制设备发展的发展方向是省力、高效、自动化和集成化,而国内的缝制设备产品大都是单一的裸机,自动化水平不高,更谈不上集成化。就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最关键、最能体现价值的数控部分基本上依赖进口,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

  由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把中国机床网作为我的首页 把中国机床网介绍给我的朋友 把中国机床网放入收藏 给中国机床网留言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站点导航 | 诚聘英才 | 使用帮助|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新手上路| 联系我们
中国机床网版权所有 1999-2003 请与我们联系: web@86177.com
服务热线: 0571-85123382
销售热线: 0571-85124569